中方人|退伍老兵黄烈超:石磨飞转豆香溢 初心不改助振兴​
2025-08-12 08:50:37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袁敏 | 作者:杨森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7702

中方融媒8月12日讯(记者:杨森)在中方县花桥镇,有这样一位退伍老兵,他叫黄烈超。曾经,他身着军装,守护家国安宁;如今,他扎根故土,以石磨为器,用黄豆作料,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续写着军人的担当与忠诚,让 “花桥豆腐” 的醇香飘向更远的地方。

落日霞光铺满花桥镇的街巷,缘缘石磨豆腐坊里早已传出石磨转动的 “吱呀” 声。黄烈超系紧围裙,将泡得饱满的黄豆舀进磨盘,手臂肌肉在余晖中勾勒出紧实线条。这双曾紧握钢枪、守护家国的手,如今正研磨着黄豆与清泉,在石磨与木案间书写着一名退伍军人的别样担当。

作为有着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,黄烈超的青春坐标始终与家国紧密相连。2005年军装加身,他将五年热血镌刻在“国防绿”的方阵里;2010年退伍返乡,军人的硬朗作风从未在他身上褪色。当目光掠过家乡奔流不息的山泉水,触及“花桥豆腐”百年老招牌的斑驳痕迹,一个念头在黄烈超心里愈发清晰:“国家大力提倡乡村振兴,作为退伍老兵、共产党员,我想把这个东西做好,让大家认识到‘花桥豆腐’好在哪里。”

在花桥镇的青山绿水间,黄烈超注册成立中方县润泽生态农场有限公司,亲手建起缘缘石磨豆腐坊。他为每道工序立下“军令状”:黄豆要经过筛杂、比重、芽率三道检测关,山泉水需通过沉淀、超滤、灭菌三重净化,就连石膏点卤的时间都精确到秒。最特别的是每块豆腐上那枚他设计的“花石磨”标识,如同微型军功章般印刻着承诺。更令人称道的是,他创新采用的电动石磨工艺既守住了老味道,又让日产能力提升三倍。“我们这里的电动石磨机装了变频器,专门控制运转速度,做出来的口感和传统人工石磨一模一样。” 黄烈超一边操作着电动石磨机,一边高兴地说。

“战场换了,冲锋的姿态不能变。”黄烈超指着晾架上排得整齐的灰黑色豆腐块笑道,这是他耗时八个月研发的黑豆腐。“黄豆豆腐细嫩细滑,黑豆做的呈灰色,口感更紧实,还富含花青素。” 凭借军人那股不服输的韧劲,他带着团队经历三十多次配方调整与工艺改进,终于让这抹“军人灰”成为怀化城区多家酒店的抢手货。如今,每天近百公斤黄豆在他手中蜕变为数百块豆腐,清晨货车刚出村口,催单电话就追着山路打了过来。

作坊里,村民们正跟着学习磨浆技巧,说起这份家门口的工作,眼角堆起笑纹:“黄班长教技术跟在部队教叠被子一样,边边角角都讲究!” 这个被乡亲们喊了十年“班长”的老兵,把部队传帮带传统搬进了豆腐坊。墙上的生产日志按小时记录着温度湿度,活脱脱像当年的岗哨值班表。“让他们来学技术,大家一起往产业链上靠。” 黄烈超说这话时,眼里映着窗外的稻田,充满了希望。

“军人的字典里,没有‘退缩’!”黄烈超语气铿锵,目光如炬。此刻,扩建生产线、开发豆腐乳等深加工产品的计划正加速推进——他要让花桥豆腐的醇香飘得更远。在这位老兵心中,石磨转动的不仅是颗颗黄豆,更是乡村振兴的齿轮;豆腐里凝结的不只是匠心,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对故土深沉而滚烫的赤诚。

责编:袁敏

一审:袁敏

二审:李莹

三审:钦佩

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

时政
新思想
我要报料